工业经济发展_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2023-12-11 19:43

工业及其重要性

第三次:从90年代以来,向社拓展资料如下: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工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没有工业的存在与发展,没有工业为其他部门提供的机器设备,就不会有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工业的现代化程度及其发展规模,最终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面貌,因此,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工业经济发展_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工业经济发展_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建国后我国工业经济体制经历了哪三次重大转变?请分别从原因、内容、结果进行分析,指出它对我国经济建设

工业发展对的不利影响:

次:建国初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得经济体制转变。

在发展早期,工业型发展可大大提高发展水平,但随着时代的进步,领头产业的变革,重度工业污染威胁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工业发展对影响也随之降低。

(1)原因:①照搬模式。②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照搬斗争的方式。③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

(2)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

(3)结果: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进行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他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的弊端使企业失去活力。

(1)原因: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汲取了“”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的经验,决定实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1)原 因:在认识国情和总结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2)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

(3)结 果:这次调整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启示:(1)发展工业,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经济规律。(2)改革和变革生产关系应遵循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原则,走特色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

工业发展对的影响

工业革命对的影响:

工业发展对的影响:工业是生产现代化劳动手段的部门,它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在当代世界各国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工业还为自身和国民经济其他各个部门提供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为物质文化生活提供工业消费品;它还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经济自主、、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除此以外,在条件下,工业的发展还是巩固制度的物质基础,是逐步消除工农别、城乡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别,推动向过渡的前提条件。

工业发展对的有利影响:

产业人力结构的改变:从传统的农业到今日以工商业为主的生活型态并逐渐迈入资讯时代。 无远弗届的地球村:交通工具及通讯方式的改良,不断缩短人们之间的距离。例如网路发展的负面影响便是人际关系的冷漠与虚幻。更由於资讯取得太过容易,如何获得可靠的资讯?是否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也是个隐忧。 生命延续的无限可能:医疗科学的进步不但使得人们的寿命提高,而基因工程研究、胚胎技术等更企图对人类生命品质加以控制。背后又潜藏著与生命价值认同的危机。 军备竞赛:科技发展的成果也表现在各国的武器装备上,传统战场上的厮杀武器被具有强烈毁灭性的核子武器所取代。核子武器的研发五是正确处理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把发展生产同改善生活恰当的结合起来。、试爆也往往对环境造成辐射及污染,而且将来一触即发的也可能同时决定全人类的存亡。

工业的出现与发展给各方面带来巨大的变英法美等欧洲逐步开始工业革命,推动现代工厂和股份制的产生,各国主要以商品输出为主,世界和国内的贫富距拉大。同时大国开始寻求新一轮的对外扩张。在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化:1)物质生产丰富、进步;2)城乡结构变化;3)家庭结构变化;4)生活方式多样化。

实体经济是发展的基础,失去工业等实体经济的支撑,经济立马

简述工业发展的有利经济条件有哪些

问题六: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原因和重大意义是什么? 新型工业化道路 提出的我国实现工业化的新道路。工业化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是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工业转变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新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的情况下,我国必须突破传统工业化模式,走一条有时代发展特点、符合客观规律和我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报告指出,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要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市场 科技 资源 政策 交通

问题七:@为什么必将成为发达工业化 通过新型工业化道路,能够较快地基本实现工业化,这将使世界工业化人口增加一倍,共享工业化成果;极大程度遏制南北距拉大。从世界范围看,基本实现工业化具有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就控制人口增长数量而言,在工业化进程中控制人口增长的举措及其成就9熏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按20世纪70年代的生育率计算,实行生育近30年来共少出生了3.38亿人,这意味着如果没有的贡献,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将提前四年到来。按通用标准,目前人口基数庞大的的人口增长率在世界各国中已处于低增长率的行列,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全球人口问题的巨大压力。其次,实现工业化,将使世界工业化人口增加一倍。据人口研究所专家预测,2020年人口将达14.8亿人,世界总人口将增至77.3亿人,占世界人口的比重由现在的21%降为19.1%。目前工业化的人口不到全球总人口的20%,由于工业化人口增长率较低而广大发展家则较高,到2020年这些工业化的人口总数占比也不会超过20%。考虑到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且GDP增速在发展家中首屈一指,完全有可能在发展家中率先实现工业化。这就是说,单一个实现工业化,就使将近20%的世界人口实现工业化,这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实现工业化将使世界工业化人口再增十几亿,对南北距拉大无疑具有重大的遏制作用。从总体上看,南北距是在不断扩大的,其主要原因是占发展家绝大多数的欠发达经济状况在恶化。据统计,1980年北方的GDP是南方的3.6倍,目前距扩大到4.1倍;从个人收入看,1960年富国与穷国距为31∶1,目前为74:1。特别的是,目前发展家中经批准的最不发达已从1971年的25个增至目前的49个。虽然从发展家分化出来的新兴工业化和石油出口国,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发展家(除外)的经济增长迅速,皆有助于制约南北距进一步拉大,但制约作用仍然有限。因此,这个世界上的发展家实现工业化,无疑将对南北距拉大具有重大的遏制作用。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对已有工业化道路深刻反思的结果,对世界其他发展家特别是其中的大国具有重大借鉴意义。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球性问题,威胁着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包括在内的所有发展家应当对迄今已有的工业化道路进行认真反思。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至少体现三个向度的反思:、对发达工业化道路的反思。发达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点是:在实现工业化过程别是快速发展时期,大多数是以能源高消耗、环境破坏为代价,即“先发展,后治理”;注重机械化和自动化,与此问时出现了失业问题;往往遇到的资金瓶颈、技术瓶颈和市场瓶颈;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显然,在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日趋恶化、新科技革命和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新环境里,这种特点的工业化道路是难以重复的,发展家必须找到一种新的发展道路。努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充分考虑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深刻反思发达工业化道路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摸索出来的具有特色的工业化道路。通过这条全新道路,完全可以在工业化过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加速度推进工业化进程。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强调处理好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同......>>

简述工业发展的有利经济条件有哪些

1、物质方面

我们的温饱已然解决,以农业发展举例,耕种管收,一条龙的农业生产链条正趋于成熟,都在朝着专业化发展,粮食产量大大提高,这后面有专业的种子培育,科学的化肥配方,还有对症治病的农,这是一条庞大的生产链,一次性造福了千千。我们把它虚拟成一个密闭的车间,那么农机,种子,化肥,农企业都在扮演着每个环节的工人,大家正有条不紊地为最终产品服务,所得的钱按照利息分配的原则分给个人,这样以来,摆脱了上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正朝着商品化的方向发展。

2、教育方面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我们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笼统到具体,从粗加工到精细加工的教育培养模式。这符合一般的工厂流水线运作模式,我们不妨回想一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整个受教过程,大家可以惊奇地发现,过去学长学姐们走过的路,正是我们下一步要走的路,而我们回过头也恰恰从学弟学妹们身上找到了从前的影子,甚至会有人站出来告诉我们,今天之所以跟学弟学妹们不同是成长和经历,错了,压根就不对,我们跟他们的不同恰是因为我们跟他们不在相同的生产环节上,本质并没有区别,都是这个链条上的半成品。

3、思想方面

很多人毕业后发现,跟我们想的不一样,高校的光环并没有给我们应有的优越感。那是因为学校这个流水线下生产的商品并不能满足大市场的需求,这样以来有人抱怨学校教育的落后,有人认为读书无用。然而,这样并不正确,没有做好的只有自己,不能抱怨和学校,一个十四亿人口的大国能够按照这样标准为国民提供教育已经十分难得,要错就在于很多人对事情认识的本质不够,所以工业发展对人们的思想方面也是有很大的益处。

请问:工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请举例说明!谢谢!

工业化指一个和地区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工业化最初只是一种自发的现象,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

很简单的例子,韩国现代重工,不多拥有世界60%的年造船能力,再的大连造船厂,然后看中韩的经济发达程度。日本三菱重工,世界最强的重工业之一,再和的一汽比较,看两国经济发达程度。美国美孚石油世界强企业,再石化,对比两国经济情况。(以上例子并没有任何偏激和对不满,看到距离类型: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认识距离,缩短记录才是强国之道,只能和强的比,不能和弱的比。)这些例子都可以说明工业中的现代重工业和一个的经济状况的实质上的联系。不是说其它工业不重要,但重工业确实是一个经济的代表,一些旅游等除外。韩国,日本,同是二战的废墟中同一起跑线发展的。韩国和日本是得到美国大力支持,重工业飞速发展,所以经济也飞速发展,这就是水涨船高的联系。

工业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途径

轻重工业的比例失调 轻工业过轻 重工业过重

工业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途径。这句话是正不能没有工业确的。

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这种以大规模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工业生产活动向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狭小的地方市场提出挑战,老的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容量的需求。同时,资本积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工业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工业化是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

其初期,一些先行的工业化为实现人口自由流动和提供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迫切要求打破原有的劳动组织系统。为此花费约100年时间。20世纪以来,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目标。

工业生产的空间活动范围在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具有较明显的趋向性。初期时,工业生产活动往往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点状分布),随交通条件的改善而呈线或带状向外扩散。最终达到一个或地区相对的均衡分布状态。

工业化的发展,对人类的进步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伴随大规模工业化而产生的日益的大气、海洋和陆地水体等环境污染,大量土地被占用,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剧等,对、自然、生态造成巨大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生存,迫使各国对工业化的发展进行某种限制和改造。

工业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3)结 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1、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2、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从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情况出发,既遵循工业化客观规律,有体现时代特点的工业化道路。它是在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作出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第二次: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从经济转变为以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4、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增长方式,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着力点。5、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确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带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

工业革命当时的世界经济发展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心转向美国,同时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出现了垄断现象。同时大国开始瓜分世界狂潮,一个以为主要资本输出国,而亚非拉等过作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带动经济的发展,提高的生活水平,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廉价劳动力和资本输出场所的世界格局基本建国后我国工业体制的发展经历了建国初的多种经济结构(即新主义经济的五种形式)、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即三大改造完成后确立的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结构最终过渡市场经济的结构形式。每一次的变化都是一次改革发展的过程。完成。

好久没有研究工业革命了的东东了,手边没有教材和参考资料,凭记忆写的。。但愿是你要的回答方向。

工业化的重要意义

此外,工业内部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工业化初期,纺织、食品等轻工业比重较高,之后比重持续下降;工业化中期,钢铁、水泥、电力等能源原材料工业比重较大,之后开始下降;工业化后期,装备制造等高加工度的制造业比重明显上升。对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提出了“霍夫曼定理”――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率或霍夫曼系数(消费品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之比)是不断下降的,特别是进入工业化中期,霍夫曼比率小于1,呈现出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问题一:工业化的意义 所谓工业化,主要是指工业在一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至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化工业转变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特征主要是农业劳动力大量转向工业,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实现工业化的任务,是个五年提出来的,从“一五”算起,我国为实现工业化已经奋斗了半个世纪,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建设成为拥有的、比较完整的、并有一部分达到现代化水平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是,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突出表现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人口在全劳动力和总人口中占50%左右;产业结构层次低,竞争力不强,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还不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同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发达相比还有相当大的距。工业化的任务不完成,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因此,继续完成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重要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问题二:为什么说工业化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决定作用? 工业化的两点含义:(1)工业化意味着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国借助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源,逐步提高加工原料以制成消费品与资本品和提供劳务的能力。(2)工业化意味着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表现为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人口中的比重逐渐上升,农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人口比重逐渐下降。发展经济学中论证工业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理论主要有:(1) 恩格尔法则: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相对扩大。工业化是经济增长的必须结果。可以设想,工业化又将大力促进经济增长。(2) 刘易斯人口流动模式:把农业剩于劳动转移到工业部门中去,有助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更有利于工业资本的积累,使整个生产力上升实现工业化。简单地说工业化是二元经济结构改造的必由之路。(3) 贸易条件恶化论:在发展家初级产品对制成品的贸易条件有不断恶化的趋势。为了扭转这一趋势。改变自己在贸易的不利地位,发展家必须努力发展自己的工业,以代替进口的工业品。(4) 联系效应论:应当把资本合理投 系效应最强或较强的产业,门的联系效应较弱,而工业部门特别是资本品工业部门的联系效应较强,因此,为了取得合乎愿望的经济发展效果,实现现代化目标,发展家必须努力发展工业,进行工业化。

问题三:工业化的意义 1、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2、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从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情况出发,既遵循工业化客观规律,有体现时代特点的工业化道路。它是在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作出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4、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增长方式,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着力点。5、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确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带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

问题四:大力发展工业的意义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强调两点:

1、这是生产力发展和进步的必然结果。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为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劳动力来源;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科技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经济技术交流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等五个方面论证。

2、它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现代经济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

在经济发达,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并且继续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这些最庞大的产业部门。第三产业的就业在发达持续上升,尤其是在二战之后,上升趋势更为明显,说明发达工业化已趋于成熟,并开始迈进所谓“后工业化”。

我国第三产业的状况:与其他横向比较,我国第三产业相对滞后,第三产业在GNP和GDP中所占比重较低,不仅远远低于发达水平,甚至低于发展家的平均水平,而且就业人员在总就业人数中所占比重比较低。与我国、二产业在GNP和GDP中所占比重的纵向比较,产业比重下降,自1978年到1997年,20年间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稳中波动,无论是上升还是波动变化趋势都不大。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是基本上呈现上升趋势,改革开放20年间,上升了近9个百分点。可见,的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之中,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

我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这一内容是本框题的重点内容。书中从三个角度论述了我国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人类生产活动发展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个阶段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第二个阶段以工业的大规模发展为标志,即所谓工业化阶段;第三个阶段以资本和劳动力大量涌入信息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为特征,即现代化阶段。我国现在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着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双重任务,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二、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保证安定。就业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关系到的稳定。我国现在一年的犯罪率高于建国后十年的犯罪率,就说明了这一问题。第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问题五:发展新型工业化的意义 ,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第二,有利于保证我国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有利于扩大就业,充分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的优势。第四,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的宏伟目标。

问题八:论述得工业化发展历程 判断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主要依据

(一)划分工业化阶段的经典理论

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即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是先上升,后保持稳定,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则是先略微下降,后基本平稳,再持续上升。

对此现象,国外经济学家钱纳里、库兹涅兹、赛尔奎等人,基于几十、上百个的案例,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得出了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经验性判据,进而得出了“标准结构”。不同学者对发展阶段的划分不尽相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钱纳里和赛尔奎的方法,他们将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前工业化、工业化实现和后工业化三个阶段,其中工业化实现阶段又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判断依据主要有人均收入水平、三次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市化水平等标准(见表1)。

具体而言,完成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人均GDP超过11170万美元(2005年美元,购买力平价);农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小于10%,而且第三产业的比重高于第二产业;农业就业人口比重小于10%;城市化水平超过75%。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标志是:农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小于10%,但第二产业的比重仍然大于第三产业;农业就业人口比重为10%-30%;城市化水平为60%-75%。

按此标准,美国完成工业化并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时间是1955年,当年工业(不包括建筑业)比重为39.1%,达到值。日本、韩国进入相同阶段的时间分别为1973年、1995年,工业比重的值分别为36.6%、41.9%。

需求结构、供应结构和比较优势的变化是造成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消费是沿着衣食住行以及非物质消费的方向升级;从供给和比较优势的角度来看,一个要素禀赋优势是沿着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知识升级。消费和供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得经济增长呈现出农业―轻工业―能源原材料工业―高加工度工业―服务业的变化轨迹。

(二)经典理论面临的挑战

上述划分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经典理论,是基于几十年前的时代背景得出的经验性结论。而新的时代特征却对经典理论形成了一定的挑战,主要有:

一是全球化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全球化浪潮,使得产业分工转变为产业链的垂直分工,市场的边界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发达主要从事研发、设计、品牌以及管理组织的环节,这些环节多属于服务业;而发展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主要从事加工和组装,这些环节多属于制造业。全球化使得发达形成了服务于全球的服务业,使其服务业比重更高;新兴经济体形成了服务于全球的制造业,其制造业比重也更高。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经典理论的“标准结构”。

二是产业分工细化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服务业不断地从制造业部门分离出来,形成了且服务于制造业的服务业新门类,例如,出现了大量的设计、研发、创意公司,使得相关的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此外,专业分工的细化产生了对生产 业的大量需求。例如,对第三方物流、商务咨询等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现代产业形态还出现了制造业服务化的特点。这样......>>

问题九: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具备什么意义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一种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建筑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产方式,是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建筑业更是面临着发展理念更新、生产方式变革、生产成果转化的重要任务,在这重要的历史时期,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实现建筑施工从“建造”到(2)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制造”的跨越,实现一种高效、低碳和环保要求的建筑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二是有效地提高建筑业的科技含量,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促进建筑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动建筑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效益型和科技型的转变;

三是通过模块化设计、工厂化制造、集成化施工,形成建筑工厂化生产和施工能力,显著提高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 更有力地保证安全和质量。

1952-1957年我国工业发展状况如何,原因是什么

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但工业化并不能狭隘地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城市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年,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汽车制造厂生产出辆汽车;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架喷气式飞机;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1957年生产钢 535万吨,原煤 1.3亿吨,粮食1.95亿吨。

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3%,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1%,农业为4.5%,工业为 19%(其中轻工业12.9%,重工业25.4%)。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49年的30%上升到1957年的56.7%。

五年中,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52.1%,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11.9%,工业物质消耗降低2.3%,每百元产值提供利润17.1元;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9%。全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平均每年增长4.2%,其中,农民3.2%,职工4.9%。同时,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的改造,为生产力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工业化迈进。

二是体现了国民经济发展要统筹兼顾新建工业与原有工业,沿海地区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

四是坚持自主,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这几年牺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由于生产技术的落后使得资源利用率低下造成资源浪费,过度开采资源能源,使得资源能源趋于枯竭,资源短缺。牲农民 聚集资源 搞工业

下一篇:真实的人类第二季 真实的人类第二季在线观看免费
上一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